近日,我院脊柱骨伤科团队成功为一名77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脊柱内镜下腰椎后路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Endo-PLCD)”,通过仅1厘米的手术切口实现双侧神经根精准减压,标志着我院在脊柱微创领域再攀技术新高度。
高龄患者面临治疗抉择
77岁的鲍奶奶,腰痛及双腿疼痛麻木跛行已经1年多了,近期症状愈发严重,行走不足200米就需要停顿休息下,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疼痛难忍的鲍奶奶来到我院求诊,影像学检查显示L4/5节段椎管狭窄合并双侧椎板及黄韧带增生。面对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的难题,鲍奶奶及家属都对微创治疗寄予厚望。
单孔双效显奇功
针对鲍奶奶双侧狭窄的复杂病情,经过细致的术前讨论,陈成教授团队决定创新采用经右侧椎板间入路实施Endo-PLCD技术。手术台上,陈成教授利用C臂机精准定位建立直径1厘米工作通道,先行右侧椎板及侧隐窝减压,随后通过棘突根部“过顶潜行”技术完成对侧减压,全程在内镜可视化下操作,仅切除增生黄韧带及部分骨质,完整保留脊柱结构。手术历时90分钟,出血量不足20ml,术后即刻验证双侧神经根减压充分。
次日行走获新生
鲍奶奶术后第1天即实现自主下床活动,术前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经评估双下肢肌力也恢复至V级。术后CT三维重建显示椎管容积显著扩大,骨性结构破坏率较传统手术降低60%以上。“现在能连续走半小时都不累,没想到微创手术效果这么好!”鲍奶奶在术后第3天出院时由衷感慨。
微创脊柱外科新标杆
陈成教授指出:“Endo-PLCD技术通过单侧入路实现双侧减压,突破了传统椎间孔镜的局限。其核心在于建立精准的‘减压通道走廊’,运用‘骨面移行’和‘动态减压’理念,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最大限度维持脊柱稳定性,特别适合高龄、基础疾病多的腰椎管狭窄患者。”
目前我院已将该技术应用于多例复杂腰椎管狭窄病例,此项技术的成熟开展,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彰显了我院在微创脊柱外科领域的技术引领地位。
术前
术中
术后
专家介绍:
陈成,主任医师、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脊柱外科学术带头人。现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颈腰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泰州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脊柱骨折、脊柱肿瘤、脊髓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等脊柱疾病及骨盆、髋臼创伤骨折的诊疗。熟练掌握脊柱融合内固定术、脊柱经皮内镜单轴、双通道微创技术、镜下融合技术,应用臭氧融盘微创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等有丰富的经验。
夏国栋,副主任医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5年,曾在上海长海医院进修一年,在骨科常见病疑难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擅长脊柱外科及成人四肢创伤骨折手术,骨盆、髋臼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颈椎病以及颈椎外伤的前后路手术、胸腰椎爆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椎管狭窄、腰椎不稳以及腰椎滑脱的减压融合手术、椎体成形术、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等。近3年发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篇,发表 SCI论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