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为是小问题就拖拖拖,能扛就扛,要不是这次中医院的医生这么负责,坚持让我住院,不断地给我监测,想想要是在家里一觉睡过去怕是真的人没了!”术后的陈先生在胡友斌主任查房时心有余悸的感叹道。
不久前,我院急诊外科接诊了一位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特殊病人,而正是急诊医生与心内科团队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严谨,帮助患者排除了巨大隐患,顺利挽救了生命。
据了解,今年42岁的陈先生因少量饮酒后出现右肩周疼痛遂至我院急诊外科就诊,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发现陈先生5年以来多次饮酒后出现右侧胸部隐痛,伴右肩周疼痛,疼痛往往持续半小时。急诊行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考虑到问题长期存在并反复发作,急诊便与陈先生沟通还是住院观察更为稳妥。
入院心内科时陈先生无明显胸痛,右肩部疼痛也有缓解,查心电图无明显动态改变,肌钙蛋白三合一阴性。考虑患者心电图存在缺血表现、有胸痛症状,当晚值班医生在陈先生入院6小时后(次日凌晨5点)又再次复查心电图,此时情况较之前有了较大改变:前间壁T波高尖、肌钙蛋白三合一阳性!病情的快速变化让值班医生考虑陈先生为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他立刻启动应急预案,一边与陈先生家属沟通一边做好术前准备。
凌晨5点,接到消息的心内科主任胡友斌及王莉莉、陈丽两位医师迅速到达DSA手术室为陈先生行急诊冠脉造影。术中冠脉造影发现陈先生左前降支斑块浸润,近段长病变,最重狭窄约95%,情况较为严重。与陈先生及家属再次沟通后,胡友斌主任团队为陈先生行左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在病变处植入微创支架一枚,手术进行非常顺利。术后检查,陈先生狭窄血管因为复流及时,状态恢复非常明显,心脏彩超也未见明显室壁活动异常。
知识外拓
心肌梗死是心脏的急危重症之一,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堵塞,出现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心肌坏死。由于心肌细胞的缺血耐受能力差,数分钟就会坏死,如不能及早开通闭塞血管,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疼痛是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表现,其疼痛典型部位范围从前胸、颈部到肩膀、后背,人体下颌到肚脐的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不典型部位包括牙齿、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所以平日里如果有牙痛等看似与心脏无关的疾病也要多多留意。在疼痛剧烈时常常伴随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性、呕吐和上腹胀痛。重症者还可能出现呃逆。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此外,75%~95%的病人存在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此时千万不可大意,应该及时就诊。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1、调节饮食、增强运动。饮食方面要选择低盐低脂肪饮食,多吃些蔬菜和含糖低的水果,要减少摄入容易引起血脂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腊肉。与此同时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最好每天持续30min的有氧运动。
2、保证睡眠、改善情绪。情绪不佳,长期高负荷工作,均能增加心梗的发病率,睡眠时长以及睡眠障碍应被看成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推荐每天成人的睡眠时间 7~9小时。
3、避免用力过猛。心肌梗塞常发生需要突然用力的时候,因此要控制好力度,避免用力过大,包括搬东西等。
4. 定期体检 。按时体检可帮助早期发现疾病、并能降低未来患病的风险。有些疾病在发病早期,可能不会有任何不适的症状。而体检时,常规的仪器检查和血液化验,就能帮助筛查出这些疾病,以便及早干预。
专家介绍
胡友斌,副主任医师,心血管病科主任。曾在上海同济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等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及介入治疗并获得冠心病介入证书、起搏电生理手术证书,能独立开展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等手术。在国家级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SCI论文2篇,拥有专利一项。
王莉莉,副主任中医师。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及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有丰富的经验。曾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修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获得心律失常介入证书,发表论文数篇及SCI论文1篇。
陈芹,主治医师。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及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有丰富的经验。曾在南京鼓楼医院进修心律失常治疗,并获得心律失常介入证书,发表论文数篇。